新聞
資訊分類

集成電路制造技術簡史

悅杰測控

悅杰測控

悅杰測控

悅杰測控
  集成電路的歷史從1958年TI的一顆Flip-Flop電路開始,那時候只有兩個晶體管組成一個反相器而已。發展至今已有十億個晶體管的CPU了,而這些都不得不來自于半導體制造業的技術推進得以持續scalable。
  半導體能夠變成現實主要是它能夠實現“0”和“1”的二進制轉換,而在硬件上就是從真空二極管(Vacuum Tube)開始的。大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電子計算機開始投入適用主要用于通信密碼破譯,但是這些晶體管的性能會很快退化增加Trouble shooting的時間,間接阻礙了半導體行業的發展。
  直到1947年,貝爾實驗室的三位前輩其中一位是William Shockley他們發明了點接觸的Ge晶體管,然后1950年,Shockley又發明了BJT。這些和真空二極管比起來,可靠性和功耗以及尺寸都得到了很搭提高。尤其是BJT是三端晶體管可以當作電控開關(electrical switch),其中一個端子就可以作為控制端。1958年,TI的Jack Kilby在Silicon上做出了兩個BJT,開啟了“Silicon Age”。早期的電路都是用BJT做的,從BJT的原理可以直到,BJT是靠電流驅動的(Base加電流),而Ice又是雙載流子器件,所以它除了驅動電流大之外,還有個問題就是靜態漏電也大,所以如果你的電路非常龐大你的漏電功耗損失將無法接收,所以限制了它的適用。
  到1963年,仙童公司(Fairchild)公司發明了NMOS和PMOS對稱互補器件組成的CMOS電路,這就是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CMOS技術。由于它的控制極Gate是靠柵極跨過Gate Dielectric電場耦合實現的,所以沒有控制電流產生的靜態功耗,所以理論靜態功耗可以到“0”(當然實際上還是有Gate leakage)。實際上早期IC都是只用NMOS+BJT實現電路的,而沒有用PMOS,因為那個時候沒有Twin Well技術。直到1980年代CPU的晶體管已經到了幾千個了,而這時候的功耗已經無法接收了,才不得不走入CMOS(Twin Well)時代。
下一個 :
下一個 :

自定義

自定義

發布時間:2022-10-11 17:42:02

隨著國家對軍民融合產業的支持和大力發展,本公司順應趨勢,面向廣大高新技術民用客戶提供產品及服務,使廣大民營企業用戶能在固定的幾家大渠道商之外多一些經濟實惠的選擇。并解決一些稀有料及敏感應用的問題

地       址:西安市高新區科技二路佳貝大廈413室

客服熱線:029-81137647

客服郵箱:m.control@enjoyetech.com

2021年亚洲色区|全国黄色网站在线免费|国产色在线日韩视频|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